园区概况
青岛高新区位于市域地理几何中心,区内分布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临近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大青岛都市区的空间中枢和交通枢纽。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距离青岛高新区约16公里,15分钟车程。青岛流亭机场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吞吐量最高的机场,已开通144条定期航线。青岛胶东国际机场(2019年竣工)距离青岛高新区约10公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成为国家化区域性枢纽机场。
海运,距离青岛港各港区约30分钟车程。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三大外贸口岸,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铁路,距离山东最大铁路枢纽仅15分钟车程。区内的济青高铁红岛枢纽站(2019年建成)启用后,红岛站1小时到达济南,三小时直通京沪,成为山东半岛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预计2030年红岛站年出行总量将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
公路,区内及周边分布密集的高速公路5条,包括青银高速、胶州湾高速、济青高速、深海高速、青威高速。青岛跨海大桥,将高新区与青岛、黄岛的车程缩短至25分钟。
地铁,区内地铁8号线是连接青岛新机场、北岸城区和东岸城区的大站快速骨干线路,可与济青高铁、青连铁路以及地铁1、2、3、4、5、7、8、9、10、12、14号线以及8号线支线、青平快线实现换乘,1小时内可快速通达青岛全市域。
公共交通,高新快线、766路、767路、768路、769路、770路、771路、772路等21条公交线路,链接区内各片区及区外交通主干线,形成了区内外纵横相连的公共交通体系,并开通免费班车和摆渡车线路,提供免费交通服务。
地质,高新区位于滨海丘陵区,与华中地区(冲击层厚、地质结构复杂)、西南地区(基岩埋藏较深)、长江三角洲(地下淤积层厚且软、部分地区有流沙型地质结构)相比,地质结构稳定,岩层埋深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园区地质条件良好,地下基岩埋深约7-10米,强度高,承载力好,可作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使用。
气候,园区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气候,受海洋调节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水文,规划区域内主要河流为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湿地保护区,构建以生态湿地、绿地、水系为主的生态系统;拥有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在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绿化保护,守住候鸟家园。
围绕“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定位,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蓝色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研发、高端装备智造、节能环保与新材料五项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1+5”产业体系。
科技服务业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中科院光电院、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10个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清华大学科技园、西交大3d技术研究院、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等300万平方米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建设。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拥有9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8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6个国内先进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全省第一个科技特色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落户高新区,设立两个科技项目融资担保平台和2亿元的创业引导基金,累计引进83家投资机构,带动近百亿社会资本,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已启动建设30平方公里的青岛软件科技城,以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已引进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创新中心、IBM中国软件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清控科创慧谷、中国移动青岛云计算及互联网研发基地、招商局软件与创意软件城、航天微电子产业园、神州数码北方总部、银江智慧产业园等18个专业园区和市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在建面积超过200万平米。加快软件人才培养,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信息工程学院,同时借助市场力量,引进专业机构,已与40多家高校达成人才培养协议,每年可实训7000余名软件毕业生。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平方公里的“青岛蓝湾药谷”已正式开园,全省最大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市级生物医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短短几年时间,已引进总投资38亿元的李靖博士等6个1类国家新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医学系统、奥克生物干细胞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4个产业项目,27个新药签约入孵,与美国生物医药协会、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10余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技术转移协议,研发、加速、产业化的链条已经形成,到2016年,生物医药企业将突破100家。
海工装备研发产业
突出海洋特色,签约引进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所属710、725、716、719、388所等14个一流海工装备研发机构集体落户高新区,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海工装备研发集群。侯保荣院士海洋防腐材料、中海油深海工程首席专家张大刚教授海洋传感等20余个高端涉海项目已开工建设。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
抢抓新一轮产业机遇,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2012年下半年启动建设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引进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日本安川、沈阳新松两个龙头项目、引进软控科捷机器人、昱臣康复机器人、诺利达码垛机器人、华东机械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水下机器人项目27个,在谈项目超过30个,有望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北斗应用和3d打印也在加快布局
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
立足海洋优势,以石墨烯为突破口,迅速发展新技术与新材料产业,3万平米的石墨烯国际创新基地已经投入使用,龙头企业赛瑞达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共建研发平台,已整合石墨烯相关产业项目30余个,在海水淡化、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始形成特色。
高新新技术企业认定——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市区分别给予10万、20万支持。(高新区)
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向未上市企业投资。(青岛市)
上市补助——对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发生的中介机构费用按照50%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青岛市、高新区)
重大项目产业化资金——设备投资额度的10%-50%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高新区)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可按照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10%-50%的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高新区)
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额5%-30%的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高新区)
品牌与质量管理资金——国家、省市级著名(驰名)商标40万元、名牌产品(列入国家名牌培育计划)的企业10万元;新获得国家质量奖50万元、省市级10万元。(高新区)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邮箱:qdgxqxtb@qd.shandong.cn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4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