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 id="olui0"></cite>
      <tt id="olui0"></tt>

      <rp id="olui0"></rp>
          1.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园区概况
            • >园区优势
            • >主导产业
            • >载体平台
            • >联络我们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明水经开区的前身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2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实际管辖面积154.13平方公里。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开发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培育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初具规模,中国重汽、圣泉集团、伊莱特重工、章丘鼓风机等几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发展。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近年来,开发区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条腿走路”,全力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是转型发展走出新路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脱胎换骨”。建设了济东智造新城、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多个特色园区,引导本土优质企业和引办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重汽、伊莱特、章鼓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圣泉、明泉化工等为龙头的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以科兴生物、华润双鹤利民制药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蓝海领航、山大地纬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以娃哈哈、银鹭等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等,也保持快速增长,正逐渐成为拉动开发区增长的生力军。

            二是双招双引开创新局面。坚定不移地将双招双引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和转型升级的推动器,在抓好主导产业补链强链的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招引力度,通过增量扩张、项目引领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瞄准龙头型、冠军型企业,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6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引进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其中包括投资30亿元的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及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永信生物质纤维等一批优质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产业综合体等领域,为下步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后劲。

            三是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规划了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哈工大机器人装备研究院、北交大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国家实验室、意大利国立科学院等高端科研平台,拥有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50余家省级研发机构,合作院士15人,已成为章丘高端智造主要承载地和科创成果重要转化区。

            四是发展环境实现新优化。累计投资110亿元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路网、电网、水网、场地等“十通一平”,建成2处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新建企业环评率达10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0%;严禁“两高一资”项目落地,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9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成了中国重汽复强动力等一批循环经济企业。


            f702d3489aa44eb292059feec80bc6e5.jpg

            ?


            园区优势

            区位交通:明水经开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明水经开区西依省会济南,北临滨州,东接淄博,南邻泰安,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圈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是促进济南连接周边县市、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联合发展的助推器,是济南“东强”主城区的核心区域,也是济淄同城化发展、济滨联动区的重要节点。胶济客专、济青高铁、建设中的济莱高铁穿境而过,青银高速、济莱高速、309国道纵横交错,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30分钟路程,建设中的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直达园区,区位优势突出,交通迅捷发达。。

            科技人才:明水经开区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共有14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在校师生将达到20余万人。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5家;落户复旦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营商环境:明水经开区基础设施完善,实现路网、水网、电网、场地等“十通一平”,新建企业环评率达10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0%,标准化车间、私人化定制,项目拎包即可入住。先后出台产业扶持、外资利用、人才激励、双招双引等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优势企业入驻、优秀人才落户;承接省市区88项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建立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反馈机制,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当好“店小二”,真正让投资者和创业者动心、放心、舒心、安心。

            生态环境:明水经开区坐拥章丘大胡山森林公园、绣源河水利风景区两大国家级生态景区,汇集百脉泉、眼明泉两大泉脉,沿线分布124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优越。东侧的绣源河40里风貌带,已形成1万亩水面和1万亩景观绿化,建成山东最大的人工瀑布、亚洲最长的音乐喷泉和世界最大的水幕电影;西侧的东巨野河目前已经列入济南市“东强”战略,未来将打造成为生态与产业共兴的总部管理基地,形成与绣源河东西呼应、生态优美的“东强”新地标。正在打造的明水古城和济南华侨城“一静一动”两大文旅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1000万人,成为全市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区,并与济南明水经开区形成产业融合互动。

            发展机遇:中国(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赋予发展新视野。明水经开区与中国(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一路相连、隔河相望,产业定位、载体功能、科技人才等方面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联动创新发展园区,共享自贸区政策,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大学龙山创新城赋予发展新动力。山东大学龙山创新城规划面积8000亩,处于明水经开区核心区域,未来将借助山东大学的人才、科技、产业等优势,加深校地合作,积极承接山大技术成果转移和产业项目落地,用“山大系”资源引爆片区发展,实现产学城高度融合发展。“东强”战略机遇赋予发展新使命。“东强”在济南“新十字”方针中,是现代化强省会的龙头引领,明水经开区是“东强”战略的主战场。齐鲁科创大走廊和智能智造走廊“双轨运行”,融合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章丘复旦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科创中心等众多创新平台,将成为“科创济南”和“智造济南”的重要承载地。



            主导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智造济南”,依托中国重汽、伊莱特、山东章鼓等龙头企业,融合交通装备、机械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科技、互联网、金融等融合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逐步形成上游创新研究、中游技术转化、下游产业化的全链条体系,打造1500亿级产业集群。

            食品饮料: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银鹭、可口可乐等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主要以营养、方便、休闲为发展方向,按照“食品饮料-金属制罐-印刷包装”的产业链条,以可口可乐、银鹭、娃哈哈等为龙头,带动福贞制罐、大华制罐、万昌印务等配套企业发展,充分利用章丘得天独厚的“泉水”自然优势,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建设名牌食品饮料基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31亿元,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利税5.24亿元,利润3.63亿元。

            新信息:以龙山人工智能谷、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等为载体,以山大地玮、山大欧玛等为龙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在线经济,推动互联网技术与产业领域融合创新,招引一批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信息方向的优质项目,逐步壮大产业规模,打造100亿级产业集群。

            新医药:依托科兴生物、华润双鹤利民制药、博科生物、生命健康科技园等骨干企业和产业平台,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化学成品药、破壁中药等领域重大项目研发、孵化、产业化进程,积极引进一批高潜力生物科技企业,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集聚区,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

            新材料:依托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济南刁镇化工产业园等平台,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材料、先进纺织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和高端装备用合金材料,加大新型树脂、石墨烯、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前沿材料研发转化力度,加快发展人工晶体材料、先进晶体材料,建设全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



            载体平台

            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000亩,其中起步区占地面积343亩,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车间4个,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配套用房5栋,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围绕交通装备产业,依托中国重汽,推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全产业链水平。

            龙山人工智能谷: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其中起步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设了15栋3000-20000平方米的独栋总部楼和专业办公楼,是山东省首个“5G+AI”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全场景示范园区。

            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总体规划1000亩,一期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有24栋独栋办公研发楼,致力于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主导的国际化创新产业园区。

            房德科创材料科学城:首期规划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重点面向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产业,打造先导新材料产业创新集聚园区以及山东省新材料示范项目。

            中白新材料产业园:由山东华凌电缆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联合打造的40万平方米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期共计5万平方米,是山东省首个M0新型产业用地示范园区。

            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山东首个以大数据产业全生态为主题的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405亩,一期建成并交付使用产业载体面积40万平方米,着力建设大数据产业链专业园区。

            济东智造新城:总规划面积2万亩,一期占地48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建成28个标准化车间,配有办公楼及职工餐厅,致力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高端智能制造基地。

            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占地5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建成24个标准车间,并建有专家公寓、职工公寓、职工餐厅等配套设施,重点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

            凤凰山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411亩,其中一期占地170亩,已建成12个4500-5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承接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项目落地。

            刁镇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园:占地320亩,已建成5个17000-2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配有科研中心、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着力发展机械加工、炊具制造、新材料产业。


            联络我们

            投资促进部

            Tel: 13791080843


            国产免费三级a在线观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影视资讯 - 朝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