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國際投資促進中心
+86-531-89013555 +86-18678817218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
來源:大眾日報2023-05-04 09:54
“山東發展最大優勢在海洋,最大潛力也在海洋。”發揮優勢和潛力,建設海洋強省,需要“深耕”和“遠征”。
山東海洋強省,是一場從“胃”開始的“深耕”。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常常是從餐桌上一條魚、一只海螺開始的。“滄海深處可耕田”,從最初的海洋捕撈到今天的海上養殖,從單純的漁業養殖到一二三產業深度有機融合,生產方式不斷變革,見證著海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煙臺,全國首制裝備休閑型海洋牧場綜合體項目“耕海1號”,每年可養殖優質海水魚類20萬尾,年產約15萬公斤;在威海,山東燈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國內首條自主研發的牡蠣自動清洗凈化流水線,形成了育苗育種、養殖、加工、銷售、廢棄物利用、包裝輔料、文化旅游七大關鍵環節產業鏈;在青島,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陸續布局50艘養殖工船及配套船只的深遠海養殖船隊,實現年產海水魚35萬噸,海上“藍色糧倉”名副其實。
海洋強省,更是走向“星辰大海”的“遠征”。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山東港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2022年山東港口海向新增航線37條,航線總數達327條,其中外貿航線233條,數量和密度穩居我國北方港口首位;內陸港達到32個、班列達到82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300萬標箱,連續多年保持全國港口首位;貨物吞吐量突破16億噸,連續四年實現四個億噸級增長,集裝箱量突破3700萬標箱,總量繼續穩居全球第一、三位。
“遠征”,不但是路途上的跨越,而且是“由點及面”,不斷尋找新發展領域。今年,青島按照“涉海元素多、產業前景好、經濟拉動強”的原則,確定了全市90個海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2031.0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0.61億元,這些重點項目聚焦青島市重點培育發展的海洋漁業、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航運服務、濱海旅游等海洋產業。
“深耕”和“遠征”,是辯證統一的,沒有一個個點的“深耕”,就沒有海洋產業的“擴面”;而每一次海洋產業的“擴面”,又為一次次的“深耕”帶來了可能。
“深耕”和“遠征”,背后的支撐是高科技。“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總面積超過5000平米,這么龐大的平臺穩固地矗立于海面上靠的是三組液壓裝置,將每組液壓裝置插入樁插入到指定的入泥深度,單柱風暴支持載荷可以達到520噸,整個平臺最高可以抵抗14級風力,這是“科技狠活”。
港口貿易突飛猛進的背后,是碼頭的自動化。山東港口集團張連鋼和他的“連鋼創新團隊”自主開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指揮管控系統,9次打破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在青島,一根海藻里可以提煉生產出褐藻膠、卡拉膠、瓊膠、藻酸丙二醇酯、碘、甘露醇、海藻飼料、海藻肥料、海藻食品等10多種海藻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添加、化妝品、醫藥等領域。其中青島明月海藻自2012年涉足海洋生物醫藥行業,歷經近10年的發展,發展成全球唯一一家具備從海藻提取到制備海藻酸鹽醫用敷料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聚大洋集團,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是重要戰略產品,安全、環保和可再生性都勝動物明膠膠囊一籌,目前正與修正藥業合作展開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產品配套計劃。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為94628億元2022年山東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增至1.57萬億元,占全國的16.59%,也占到全省GDP的17.96%。到2025年,山東力爭海洋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初步建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山東堅定不移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繼續“深耕”和“遠征”,就是持續做好“港口、產業、生態”三篇文章,加快海洋科技研發、轉化、體制機制等領域創新,這是根本動力所在,也是海洋大省邁向海洋強省的關鍵。
分享